11月15日,香港浸会大学研究生招生说明会在京举办。传理学院新闻系主任郭中实教授、商学院公司管制与董事学理学硕士课程主任刘冠伦博士、应用会计与金融理学硕士课程主任邓裕南教授等数十位教授亲自来到现场,与数百名学子面对面,解答他们的报考疑问。
今年是浸会大学授课式研究生在内地招生第十年,招生人数成倍增长,2014年有1750人申请了授课式研究生课程。除了备受关注的传理学院、商学院等热门课程,今年浸会大学也带来了新的课程在内地推广,比如社会工作硕士课程、社会科学硕士(青年辅导学),还有公共事务伦理学课程都是首次在内地招生。” 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办公室(内地发展)执行主任姚楠女士介绍。
面试中要大胆说真话 拒绝标准答案
宣讲会现场,浸会大学的课程主任们就硕士学位的申请问题给出了相关建议。比如,多数内地考生以为面试问题有标准答案,套用网上的一些标准答案。来自传理学院的郭中实教授认为,面试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一些普遍性问题的看法,没有对与错,考生只需要大胆说真话,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即可,盲目背诵一些答案会适得其反。此外他强调,英语成绩在申请中非常重要。
作为"全球十大新闻学院"之一,浸会大学在该学院投入资源较大,拥有为数最多的全职老师。郭中实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学院历史悠久,口碑好,校友、人脉积累深厚,南华早报的前总编辑、TVB的高管都在此授课,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有保障。
除课堂上的学习,浸大传理硕士课程还专为学生提供全港独一无二的短期校外培训机会。“这也是让香港其他院校同类课程学生羡慕嫉妒的地方”。郭教授笑言, 学院会带领学生去世界各地的知名传媒、广告公司、公关公司交流访问。例如2008年台湾民主选举、北京的奥林匹克盛会……这样的交流培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极佳平台,身临其境了解业界实际操作,比在课堂上收获要大得多。
沪港通为内地学生带来更多机遇
除了新闻之外,最受内地学生关注的就属商科。应用会计与金融理学硕士专业教授邓裕南教授认为,随着沪港通于今年11月17日的启动,内地和香港的金融沟通更加方便,香港浸会大学的商科必将继续火爆,成为备受学生青睐的热门专业。
每年申请商科的学生大概有500位,录取在70-80位,竞争相当蛮激烈。对于有志于在商科领域进修的年轻人来讲,邓裕南教授认为,一是要有对此有兴趣,二是要有商业的思维,在授课过程中,浸会大学会通过实践和理论结合的方式,讲解商业案例,加深学生对行业的理解。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内地学生,应用会计与金融理学硕士专业于2008年初与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合作设立北京班,在国内招收有丰富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经验的企业人员就读。邓教授有时候会来北京授课,和内地学生们面对面交流。
邓裕南教授已经有接近30年的从教经历,见证了香港金融和全球金融的发展史,年轻的时候也有考虑过进入投资银行,机缘巧合进入了教育领域,如今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到毕业生们在各自的领域都能贡献自己的力量,有在投资银行、保险或者基金公司,发展得不错。
香港浸会大学有着优良的传统,学生和校友间的联系密切,互相协助。邓裕南教授说,这些宝贵的资源,对每个学生来说,都将受益终身。
众多周知,授课式研究生课程以其多元灵活、实用性强的特色越来越受到内地学生的青睐。香港浸会大学数年前开始与欧美名校的合作,推出更具国际视野的双学位硕士课程,包括与英国肯特大学合作的运筹及商业统计双学位硕士课程、金融数学双学位硕士课程,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合作的环球市场管理学硕士课 程。学生修读期间,穿梭于两个不同的城市,感受东西方教育特色,实现国际化求学梦想。
2014年,香港浸会大学进一步深入与欧美知名学府合作,在浸大(海门)科技研究院推出双博士学位课程,将博士研究生培养推向一个全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