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崇实做题为《全面深化改革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为实现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奋斗目标而努力》的讲话。朱崇实表示,近年来我校的科研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一批原创性成果不断出现,承接大课题的能力不断加强,科研经费稳步增长,优秀科研人才不断涌现,先进的科研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并代表学校向为科研工作作出贡献的全体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他指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校的科研工作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突出表现为:科研的硬件条件仍然较差,科研人员进取心还不足、害怕竞争,一定程度上存在贪图安逸的思想,习惯单打独斗、不愿协作的现象仍然存在,科研领军人物和一流专家还不够,超前思维意识不强等。
朱崇实强调,我们一定要把科研工作抓上去,只有科研工作水平的提升,才有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水平的提升,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文化传承和创新,才能够实现学校“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李建发指出,我校2014年的科研工作,要转变和更新思想观念,正确认识科研在促进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树立全体教师搞科研、全体职员服务科研的理念;要创新体制机制,为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制度保障。
副校长邬大光宣读了表彰决定。与会校领导为2012年、2013年度我校科研业绩突出的单位及个人颁奖。
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滕伯刚分别做典型发言,分享了本单位科研工作的经验和感悟。
杨振斌做题为《统一思想锐意进取谱写科研工作新篇章》的总结报告。他指出,当前,我国高度重视科研创新,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我们一定要把握住良好机遇,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积极争取大平台、承接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努力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展现更大作为。要进一步创造条件,通过鼓励师生共同参加科研,使得教育功能实现从知识教育向认知教育转变,教学方式从教学型教学向研究型教学转变,从而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优质资源,完善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全面推行校内跨学科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导师组制,积极推进与国内外协同创新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构建开放、集成、高效的学生培养新模式,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要抢抓机遇,正视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全面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科研评价体系,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改进科研运作机制,为创建一流的科研工作业绩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加强科研管理与服务,强化党组织保障作用,推进统筹协调,深挖科研潜力,在全校形成全员、全方位服务于科研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为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杨振斌强调,抓好下一步的科研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单位要认真组织传达学习会议精神,把学校的科研工作部署与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开展工作。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讨论会议下发的文件讨论稿,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有关部门要及时采纳和梳理,做好修改完善工作。
为推进科研工作改革,学校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和措施。此次大会下发了《厦门大学“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实施办法》、《厦门大学鼓励交叉学科、跨学科研究的支持措施》、《关于改革科研项目经费资助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意见》等文件讨论稿,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校领导,校长助理,院士、文科资深教授,机关副处级以上干部,各学院(研究院)院长、书记、分管科研/产业副院长,各类平台基地负责人,系主任、分管科研副系主任,全体研究生导师,科研秘书参加了大会。翔安校区与会人员通过视频直播收看了会议实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