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7080教育网>MBA资讯>在职硕士

浙大召开座谈会纪念包氏奖学金创建31周年 文  /7080教育网2014-05-24 01:23:34

1983年和1985年,著名香港爱国人士包玉刚先生先后两次共出资200万美元,设立“包兆龙包玉刚中国留学生奖学金”,用于资助浙江大学和浙江省其他高校的教师、科研人员出国留学和访问。5月23日,浙江大学召开座谈会,纪念包兆龙包玉刚中国留学生奖学金创建31周年暨包玉刚国际基金创建10周年,回顾包氏基金对浙大和浙江省人才培养所做出的贡献。
    

浙江大学校长、第八届浙江大学包兆龙包玉刚中国留学生奖学金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林建华说,在包氏奖学金创建的31年时间里,共有500多名科研人员获得了资助,这些人员归国后,很多人都已成为教学、科研的带头人,其中还涌现出了国家领导人、院士、高校校长、长江学者、百千万人才、求是特聘教授等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包玉刚国际基金”建立后,已先后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36所著名大学的知名学者共36人入选“包氏讲座教授”,极大地推动了浙大的学术提升和教育发展,加快了浙大国际化的进程。“包玉刚先生当初捐资助教的愿望已经实现了。”林建华说。

    
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主席、第四届包兆龙包玉刚中国留学生奖学金基金管委会委员张浚生深情地回忆了包玉刚先生“胸怀祖国、为国育才”的爱国情怀,他说,包氏基金建立31年来“硕果累累、长盛不衰、薪火相传”。
    
座谈会上,贵州大学原校长陈叔平,浙江科技学院院长叶高翔,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教育部“长江学者”陈云敏、蒋建中,浙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国平、法国史研究专家沈坚等包氏奖学金获得者代表,回忆了各自受基金资助出国留学和访问的经历,他们表示,这段走出国门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的经历弥足珍贵,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科研项目、学术成果,更是一种治学态度的启迪、科研方法的借鉴与跨国合作的友情。他们对包氏奖学金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希望该奖学金要继续坚持公平、规范的选拨机制,同时更要突出获得者的荣誉性。
    
包氏奖学金是我国第一笔由香港著名实业家在国内捐资设立用于资助教师研究生出国留学、且数额较大的专项基金,当时是在邓小平先生的直接关怀下创建的。正是包玉刚先生的这一远见卓识,开启了我国高校面向国际合作交流的大门,影响了一大批港澳台胞和海外侨胞开始将目光投向国内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捐资助学的热潮。2004年,包玉刚先生长女包陪庆女士又捐赠100万美元设立“浙江大学包玉刚国际基金”,用于支持浙江大学面向国际知名学者聘任“包玉刚讲座教授”,从派出和引进两个方面推动浙大提升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水平。
    
第四届包兆龙包玉刚中国留学生奖学金基金管理委员会、第八届浙江大学包兆龙包玉刚中国留学生奖学金基金理事会的部分成员,历届获奖代表参加了座谈。

阅读上一篇: 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副校长访问我校

阅读下一篇: 巴黎九大EDBA-俄罗斯访学

相关新闻

Copyright ©2014. 7080教育网(www.7080edu.com)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沪ICP备110337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