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江峰教授课题组李兆凯等使用了新颖的压缩量子模拟技术,极大地减少了量子模拟所需的实验资源,将原本需要n量子比特才能实现的量子模拟任务压缩至log(n)量子比特的量子线路。在实验中,他们以32个自旋组成的Ising链为例,利用压缩量子模拟技术将该量子系统的模拟过程压缩至log(32)比特的空间中,进而转化为5比特的量子线路。随后利用核磁共振量子计算机,在实验上成功地模拟了该32自旋链量子系统,观测到其基态性质随该系统内部参数变化的趋势。
这一研究成果表明,对于特定类型的多体量子系统,使用压缩量子模拟技术可以极大地减少对量子模拟器比特数的需求。将经典计算所需的O(2n)资源压缩到仅需O(log(n))量子比特。这种双指数的加速过程使得研究多体量子系统的难度极大地降低,为当前技术水平下实现大规模的量子模拟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该成果发表在2014年《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选为当期的编辑推荐亮点文章。[Phys. Rev. Lett. 112, 220501 (2014), Editors’ Suggestion] 。
上述研究得到了国家基金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教育部的支持。
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上一篇: 兰斯零售管理硕士班学员顺利完成远程视频毕业答辩
阅读下一篇: 南开大学土著微生物强化水处理技术助力建设美丽天津